歷時五年,一座精心打造的宏偉建築在香港西九文化區拔地而起,成為香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嶄新地標。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聯結古今、聯結香港與內地、聯結世界。在其開館後,「吉林一號」在離地球500多公里的太空軌道,為香港送來一份禮物,通過衛星視角回顧香港故宮五年的建設歷程。衛星研製公司的員工介紹,從設計方案出爐,「吉林一號」就開始關注這片土地,記錄了從破土到竣工的春夏秋冬,「香港故宮讓身在外太空的『吉林一號』衛星有了牽掛。」

「從衛星傳回的數據看,香港故宮符合『上寬下聚、頂虛底實』,有着厚重的歷史感。」「吉林一號」的研製公司──長光衛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市場部運營賈博文說。
應用遙感技術 拉近香港與內地
賈博文介紹,從2017年12月設計方案出爐,「吉林一號」衛星就開始關注這一片土地,「佔地約13000平方米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讓身在外太空的『吉林一號』衛星也有了牽掛。」
賈博文回憶,「『吉林一號』衛星第一次正式拍攝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是在2018年11月21日,那時的博物館,還未見『雛形』,此後五年,每年都會對香港故宮進行拍攝,數據庫保存着香港故宮文博館建設中的春夏秋冬。」她表示,根據衛星傳回的數據直觀看到,2019年4月,該項目主體結構工程正式開始動工,2020年11月主體結構竣工。在2021年2月5日拍攝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大樓,此時大樓主體結構已經竣工。
「吉林一號」星座可對全球任意地點實現每天18-20次重訪,具備全球一張圖一年更新1次、全國一張圖一年更新6次的能力。「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建設牽動着很多人的心,衛星遙感技術應用,能將香港與內地甚至與世界的距離拉近,吉林與香港即使遠隔千里也能瞬間『穿越』,見證文化合作這一里程碑事件。」賈博文說。
動用5顆衛星 分辨率0.5米
香港故宮的建設史也可以說是「吉林一號」的成長史。從2018年至2022年傳回的照片中,明顯看到,場館越來越宏偉,清晰度也越來越高。技術人員說,香港故宮的成像模式主要是推掃式成像,衛星飛過拍攝地點上空大概以7km/s的速率掃描地面,經過圖像處理,生成靜態圖像。
據介紹,近五年,傳回的香港故宮影像分別由「吉林一號」光學A星、高分02A、高分02B星、寬幅01B星,以及寬幅01C星五顆星拍攝。這些衛星均是「吉林一號」星座的光學遙感衛星,可以採用推掃的方式在距離地球500公里外的太空對地球上的任意地點進行拍攝成像。其中寬幅01B/01C星是「吉林一號」星座中幅寬最大的光學遙感衛星,其分辨率達到0.5米。在其傳回的香港故宮畫面中,場館和周圍地標均清晰可見,可以看到附近維港的船隻以及船隻激起的海浪漣漪。
「吉林一號」寬幅01B星總設計師張雷介紹:「6月23日拍攝香港故宮使用的寬幅01C星,在01B星基礎上還要升級,其幅寬大於150km,可為用戶提供分辨率全色0.5m、多光譜2m的影像產品,在今年5月5日發射當日便傳回首圖。」
「風雨同舟,血脈相連。從過去到現在,香港與內地始終保持着血濃於水的親情。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建設,有助把中國文化推向世界,更能讓香港觀眾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們在內地也感到歡欣鼓舞,所以我們選擇以這種方式與香港同慶,將衛星拍攝素材拿出來向公眾展示。」賈博文說

維港夜色 美麗繁華享譽全球
依託「吉林一號」遙感數據,長光衛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可完成高分辨推掃影像獲取。「吉林一號」衛星有很深的「香港情誼」,不僅關注香港故宮,還多次從太空傳回包括維多利亞港、香港會議展覽中心、香港昂船洲大橋等畫面,以從太空俯瞰的形式,時刻關注香港。
長光衛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綜合辦公室宣傳專員潘龍洋,向記者展示「吉林一號」視頻03星傳回的香港維多利亞港及夜景的衛星圖像。畫面中,地面建築、港口的船舶、道路上的車輛均清晰可見,「一個地區的夜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當地經濟水平,香港維多利亞港的夜景與其他國際大都市一樣,美麗繁華。」
2022年年初,香港新冠疫情牽動人心。遠離地球500多公里外的「吉林一號」衛星也通過「天眼」,從太空傳青衣方艙醫院、港珠澳口岸方艙醫院、落馬洲河套區方艙醫院等8家「方艙醫院」1月與3月間的對比圖,向內地民眾展示建設進度,擔心之情溢於言表、情意暖暖。
世紀工程 港珠澳大橋如蛟龍入海
「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去香港轉一轉。也要去香港故宮博物館看看展覽,體驗一下從太空視角切換到地面觀看的全新感受。」賈博文說,「在素材庫看到衛星傳回香港故宮圖片時非常驚喜,更榮幸的是五年來在衛星影像上看到這座宏偉的建築在西九文化區拔地而起,從18年到22年的完整地記錄,也讓我對香港故宮有了很深厚的感情。」
賈博文表示,許多從香港傳回地面的圖都很震撼,「其中印象最深刻的要數港珠澳大橋」。賈博文連呼三遍「很美」,「從太空看過去,港珠澳大橋不僅震撼,畫面還更具藝術性,猶如一條蜿蜒盤伏的蛟龍行進在水面上,與蔚藍色的大海相映成趣,是橋樑建設史上的巔峰之作。」
「吉林一號」衛星
「吉林一號」是中國第一顆自主研發,也是規模最大的商業遙感衛星星座,2015年10月7日首次發射,目前在軌衛星數量是54顆,可以對全球進行高頻次監測。「吉林一號」基本上由三種衛星組成:光學主星、視頻衛星和實驗星。以2021年9月27日成功入軌的新「光學主星」成員「吉林一號」高分02D星為例,其可見光分辨率甚至可以達到0.5米,地面上車輛和海洋中的船隻一覽無餘;同時地面視野超大,在650公里高度,地面可見範圍直徑超過40公里,再加上0.5米的分辨率,好比千里眼。
「吉林一號」 三大絕技

動靜皆宜
「一星多能」:既可推掃拍靜態圖,又可拍視頻;既可拍地面,又可拍天上;既可拍白天,又可拍夜景。具備用衛星拍攝高清動態視頻的能力,以及使用大量微小衛星組網進行全球高清敏捷成像的能力。
覆蓋全球
截至2022年2月,「吉林一號」衛星星座累計覆蓋面積已達全球陸地面積的99.98%;為農林、水利、環保、交通、自然資源、城市建設等14個領域開展精準服務。
隨傳隨到
預計2025年左右,「吉林一號」將實現138顆衛星組網。衛星建設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實現60顆衛星在軌組網;第二階段實現138顆衛星在軌組網,具備全球任意地點10分鐘內重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