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6 C
Tokyo
星期三, 2025-09-17
spot_img

中日康养产业合作的现状与未来方向:抓住老龄化社会的共鸣

(4月7日 星期一)在全球老龄化浪潮加剧的背景下,中日两国在康养产业领域的合作正迅速成为热点。两国作为亚太地区的经济体代表,均面临快速老龄化的共同挑战,同时也在康养产业中孕育了巨大的商机。根据WHO数据显示,到2030年全球60岁以上人口将超过14亿,其中日本老龄化最为严重,而中国则是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中国的大健康产业已超8万亿元,年均增长17.92%。

“康养产业”是结合康养、旅居、地产、医养等多领域的新型产业,未来可能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随着《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推进,政策支持和民间投资将促进康养产业的迅速发展。《健康中国2030》是中国政府为应对日益严峻的健康挑战而制定的一项全面健康战略,旨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推动健康产业发展,并特别强调对老龄化社会的适应和应对。

与此同时,日本凭借其早期应对老龄化的经验,已经建立了成熟的康养服务体系,包括政策支持、智慧养老技术和社区化养老模式。

一、中日合作的现状分析

目前,中日两国在康养领域的合作主要体现在医疗资源引进与技术交流方面。日本医疗机构凭借其在康复护理、老年医学等领域的领先优势,逐步进入中国市场。例如,日本著名的医疗机构已经与上海、北京等城市的医院合作,建立高端康复中心,提供专业的老年病诊治服务。此外,中国资本也逐渐流向日本康养市场。例如,一些中国企业在日本北海道等地区投资开发了温泉疗养度假村,吸引了大量中国游客,同时也推动了中日间的民间交流与认知。

另外,康养设施的合作建设是双方合作的重点之一。随着中国政府对健康中国战略的持续推进,康养设施的需求呈现井喷式增长。然而,中国在康养设施的设计、运营管理方面相较日本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借助日本在这一领域的成熟经验,中日双方在养老社区、康复中心、综合性健康管理中心的建设方面展开了深入合作。例如,日本的大型养老服务企业正在与中国的房地产开发商合作,开发出结合健康管理、文旅康养和社区养老为一体的综合型项目。这些项目不仅满足了中国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也推动了养老服务向高品质、高科技方向转型。

更为重要的是,康养理念的交流与文化认同正在推动中日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中国的传统养生文化与日本的精细化健康管理理念在很多方面高度契合。近年来,两国在学术交流、产业论坛和文化推广等方面的互动日益频繁。中国的中医药文化逐渐被引入到日本的康养服务中,例如,中药养生餐、中医推拿等项目已经成为日本部分养老院的特色服务。同时,日本的健康管理技术,如体检数据的精细化分析、老年人的日常活动监测等,也被引入到中国的康养体系中,提升了整体服务水平。

二、应对老龄化挑战: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

在应对老龄化挑战方面,石破茂对医疗康养产业提出了积极的政策支持。他强调,日本需要加大对老年健康管理的投资力度,尤其是在技术和服务质量上。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日本政府将更加注重发展智能化和精准化的健康管理服务,特别是针对老年人的健康监测、护理和康复领域。通过引导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提升整体医疗康养服务质量,政府将加强政策引导,并优化相关法规,确保老龄群体能够获得更加全面和高效的医疗保障。石破茂的当选将支持医疗保健市场的稳定,并促进2023-2028年期间医疗支出的稳步增长。

在中国,李强总理则强调要进一步强化“老有所依”的资金保障,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李强表示,随着老龄化社会的不断深入,中国将在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的基础上,推动养老保险资金的多元化发展。他指出,要加强对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和使用效率,促进资金的健康流动和长期稳定增长,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坚实的财务支持。

三、长春昆仑建设董事长杜云峰谈吉林省康养产业的现状与日本经验

长春昆仑建设董事长杜云峰指出,吉林省面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尤其随着年轻人流失,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他认为,传统观念使得年轻人不愿从事养老服务业,导致专业护理人才短缺,这是全国性问题。

杜云峰提到,值得借鉴日本经验,特别是其早期推动的无障碍设计和适老化改造,以及完善的介护服务政策。日本政府提供资金支持和标准化护理服务体系,职业教育也注重技能和职业道德,确保介护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高水平技能。对于吉林这样的老龄化较重的地区,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尤为关键。

四、中日合作的未来方向

未来,中日康养产业的合作方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化:

  1. 共同研发适老化智能设备:智能技术的应用正在重塑全球康养产业。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需求和强大的制造能力,而日本在机器人、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显著。两国可以联合开发适用于老年人的智能设备,如家用康复机器人、智能健康监测设备等,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2. 推动康养旅游一体化发展:中日两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康养旅游潜力。两国可以联合推出跨国康养旅游线路,实现资源共享和客源互补。例如,可以开发长白山与日本北海道之间的康养疗养游,通过整合两地的自然风光、温泉疗养和健康管理服务,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选择。
  3. 建立中日康养产业联合研究机构:两国在老龄化问题上的共同挑战使得双方具备合作研究的现实基础。可以在中国设立中日康养产业研究中心,重点研究老年医学、养老服务模式、康养设施设计等领域,打造国际化的康养产业创新平台。
  4. 探索政策与标准的对接与互认:中国与日本在康养产业的政策制定和标准体系上有着各自的特点,如何实现互认和对接是未来合作的重要方向。例如,在养老社区建设标准、健康数据共享机制等方面,双方可以通过协商达成共识,为跨国企业投资和项目落地提供更便捷的条件。
  5. 加大教育与人才交流力度:康养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化人才的培养。两国可以通过开设联合培训课程、互派实习生等方式,提升相关从业人员的国际化视野和专业技能。特别是在护理、康复等专业领域,学习借鉴日本的先进经验,将显著提升中国康养服务的整体水平。

中日康养产业合作不仅是两国应对老龄化挑战的迫切需求,也是推动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通过政策支持、技术交流、资金保障和产业融合,中日两国有望在这一领域开创合作共赢的“黄金时代”。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LATEST ARTICLES